欢迎访问 合作社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上互动 > 济宁市任城区建立“信用+”人居环境常态化管护机制

济宁市任城区建立“信用+”人居环境常态化管护机制

发布时间:2021-12-22作者:佚名 来源: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济宁市任城区探索推行“乡村信治”模式,建立人居环境常态化管护机制,2021年成立社会信用中心,全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信用+”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全区纳入人居环境整治的344个村庄全部达标,其中示范村占到45%,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创建美丽庭院1.6万余户,建成率达28%。

  信用监管--人居环境由“突击战”变为“长效抓”

  出台《任城区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为全区18周岁以上的村民全部建立信用档案,以家庭为单位制作信用二维码,实时公示每个村民的信用星级,强化群众的荣耻观念。把志愿服务、义务出工、门前“五包”等列为村民信用监管重点事项,对自愿参加卫生扫除、义务植绿护绿、创建美丽庭院等58项正面行为,进行信用加分;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损坏公共设施等54项负面行为,扣减信用分,旗帜鲜明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导向,提升村民素质,净化村风民风。结合街巷片长制,建立起“门前五包、志愿服务、监督辅助”三位一体的日常保洁长效机制,引导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大大减少了以往乱堆乱放、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有效避免了临时会战、突击整治现象。今年以来,全区有116个村成功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零雇工”。

  信用引领--广大群众由“旁观者”变为“主力军”

  推行志愿招募—培训动员—活动实施—成果验收—积分兑换—信息公示“六步工作法”。村干部、党员带头,常态化、大规模招募志愿者,广泛开展“信用+环卫保洁”“信用+绿化养护”“信用+沟渠疏通”等10多种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效破解了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的工作难题,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信用+”志愿服务活动9723场次,招募志愿者15万余人次,直接节省村级支出2000余万元。推出10大惠民便民“诚信礼包”,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当场发放“信用积分兑换卡”,凭卡可到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同时每月评选“信用之星”,予以实物奖励,让他们既得实惠、又有面子。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余万元,对诚信等级高的村民,提供免费乘公交游景点、免费健康体检、补贴医疗保险等优惠政策,真正体现“诚信有礼、信用有价”。

  信用拓展--环境整治由“多头管”变为“专人盯”

  推行街巷片长制,将村庄划分为若干街巷、片区,按照“每500人配备1长”的标准,从村“两委”成员、党员、热心群众中选定街巷片长,专门负责村庄卫生巡查、督导问题整改、整治结果反馈等。全区共选用街巷片长2160人,每人每月发放工作补贴50元,并给予信用加分,确保每个村人居环境有人专门抓、愿意干。开发“街巷片长”小程序,实现工作签到、自查问题、整改反馈、上级督导、美丽庭院创建等多个事项一键上报,形成发现、处置、跟踪、督查、结案的工作闭环,解决了整改进程缓慢、整改过程缺少监督等问题;线下每天派出督导组进行实地督导巡查,对问题突出的及时通报。通过“街巷片长”小程序共发现问题点3010个,已整改完成2852件,办结率达95%。(济宁市乡村振兴局)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tpgj/sxjl/202112/t20211220_38131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合作社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合作社资讯网 hz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45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