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合作社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上互动 > 沂南县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扶社会化新机制

沂南县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扶社会化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1-12-11作者:佚名 来源: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一年,沂南县立足全县脱贫享受政策户及监测户基数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在持续政府帮扶主导的同时,探索爱心众筹、孝老养老、帮带发展等多种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创建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帮扶社会化新机制。

  一、创新爱心众筹模式,搭建资源对接新平台。一是搭建爱心众筹平台。采取政府提供平台、群团部门管理、公益组织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搭建公益大平台。平台采用“互联网+慈善”运行方式,根据需求精准募集爱心物资,开展针对性帮扶,实现闲置物品再利用,资源和志愿服务的最优配置,营造人人可为、人人愿为、人人能为的社会扶贫氛围。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开展众筹活动25次,2.7万人参与捐助,募集各类物品15万件、资金620万元。二是创新公益募捐品牌。探索创新“留本付息式”资金募捐模式,将企业自行捐赠资金留在本企业继续使用,捐赠资金产生的6%利息,全部由企业拨付到县慈善总会统一调配使用,用于脱贫享受政策户及监测户季度走访、临时救助等活动,既弥补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财政资金不足问题,又达到了“企业运营资金稳定及捐赠资金保值增值”双赢目的。截至目前,累计参加募捐企业200余家、募捐资金4640余万元。三是设立“数字慈善”医疗救助平台。为规范完善网络众筹渠道,沂南县设立“数字慈善”医疗救助平台,坚持“边筹边用、宽进严出”原则,所筹善款由县慈善总会与项目实施医院直接结算,既方便患者结算医疗费用,又严把善款出口,拒绝提现,确保善款善用,实现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创新孝老敬老模式,倡导社会治理新风尚。一是设立孝心基金。按照“家庭主体、子女主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路子设立“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动员子女每月为每位70岁(脱贫人口放宽至60岁)以上老人缴纳至少100元的孝心款,县基金和爱心捐款进行补贴,增加老年人现金收入。同时,通过晒底子、晾家丑、三级奖补、孝悌之星评选等措施,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及子女在孝老养老中的主体作用,走出一条“子女尽心、集体尽力、社会关爱、政府兜底”的农村居家养老路子。二是开展志愿服务。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平台,打造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利用“巾帼志愿者”“春蕾计划”“金晖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对没有子女或子女常年在外不在身边的老人经常性开展入户走访慰问,提供“上门洗衣、送餐做饭、打扫卫生、外出代购、就医问药和心理疏导”等服务,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三是创新救助模式。为进一步关爱照顾建国前老党员、抗战老兵和沂蒙红嫂的晚年生活,沂南县通过天河养老中心、众康老年公寓建立建国前老党员、抗战老兵和沂蒙红嫂三个照护中心,成立建国前老党员、抗战老兵、烈士遗孀三支关爱基金,先后筹集352万元,用于三个特殊群体的照护,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三、创新帮带发展模式,打造社会帮扶新业态。一是系统推进电商振兴。建设高标准的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通过销售农特产品、建设种养基地、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建立电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增收、户脱贫。同时,建设沂南直播中心和网红学校,广泛发动电商从业人员参加短视频、直播培训,引导传统电商与直播电商相结合,积极与快手、抖音、淘宝直播等各大平台开展对接,扶持直播助农、电商振兴蓬勃发展。仅2021年1-9月份,全县实现网络零售总额6.87亿元,同比增长27.80%。二是开展“百企精准扶贫联盟”行动。按照“政府组织引导、政策服务到位、企业名利双收、群众稳定获益”的思路,筛选178家企业,对125个脱贫村实行“一对一、二对一”帮扶。通过村企共建、就业帮扶、产业帮带等措施,帮助脱贫村发展产业,带动脱贫户就业增收;对参与企业,制定优惠政策,企业每签约带动1户脱贫户可获得5万元企业再贷款,每培训实现1名脱贫人口转移就业补贴300元,县乡村共同帮助解决企业用工、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对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让企业不仅有付出、有带动,也能有形象、有发展,实现企业发展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双赢效果。三是提升脱贫群众发展技能。积极整合扶贫、教育、农业等各类培训资源,借助县农广校等培训机构,利用村级富民科教讲堂,大力实施脱贫群众科技培训工程,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脱贫人口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同时,将自主发展脱贫的典型,融入授课内容,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增强脱贫发展内生动力。全县已建立富民科教讲堂296处,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20余期,培训贫困群众6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农技书籍2万余册,培养了一大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型群众。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tpgj/sxjl/202111/t20211130_37872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合作社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合作社资讯网 hz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45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