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合作社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业资讯 > 黔西县万林猕猴桃产业

黔西县万林猕猴桃产业

发布时间:2021-12-03作者:佚名 来源: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01.jpg

  02.jpg

  猕猴桃是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林泉镇新兴支柱产业,以林泉镇海子村为主要产业发展基地的贵州省万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打造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以资源有效利用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运作及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鲜果采摘销售为一体的园区发展模式,万林园区成立于2016年,以生产猕猴桃为主导产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前期项目基地占地500亩,盛产期亩产4—5千斤,最终实现超过千亩的发展目标。

  结合区位优势和现状分析,以营造多功能闲娱乐聚集地为规划目标,将万林园区划分三个区域功能:休闲娱乐、农事体验、鲜果采摘,结合每个园区的主题在区位布置安排景点,全力升级打造休闲娱乐、风景游览、观光采摘、会议度假、农业生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生态观光和效益示范园。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林泉镇便开始了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省市级农业园区分布在该镇的产业区域规划内。农业园区以海子村为中心,规划了万亩猕猴桃产业示范园,涉及林泉镇9个村寨,已经完善了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园区内涉及企业四个、专业合作5个。贵州万林农业园区就坐落于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海子村”,农业园区按“山上果园山下田园”的发展思路,结合美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已初备产学研农旅一体化的长效发展模式。园区以建设“花果山”发展康养旅游业与猕猴桃产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展。

  03.jpg

  二、产业内容及解决就业

  目前已建设完成500亩猕猴桃的种植,且部份产品已投产初见成效。万林园区自成立以来,每年季节性和常规性为当地解决就业达1.2万余人次,支付人工劳务费用80余万元。村里的部分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就近务工的目标,既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又实现了家门口务工。

  三、发展优势分析

  园区基地三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生态良好,水资源和植被丰富,气温适宜,小气候环境条件优越,一面靠近主路,交通便捷。主路另一侧为水库和村庄,从丘陵到田地,再到水库和村庄,呈现自然梯序式变化。基地被连绵的山丘自然划分为几个自然地块,更能体现大自然的合理布局。整个园区采用专业农机清除杂草,采用物联网滴灌技术和水肥一体化进行科学管理。园区主要发展的产品有:

  1、新西兰奇异黄心猕猴桃。该品种口感十分鲜美,味甜微酸,具有浓郁的果香味,有广阔市场前景,将作为主导产业发展。

  2、“东红”红心猕猴桃。该品种是中华名优果,比现在市场上的传统“红心”更有优势。

  以上品种对公司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园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是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旅游的优良载体。

  04.jpg

  四、带动辐射模式

  1、土地流转后农户在家门口的园区就近打工,逐步掌握一定的猕猴桃种植和管理技术,使他们由传统农民逐步转变为科技型农民。

  2、对有种植意向的农业户提供优质苗木,苗木资金在产品回收时按成本价扣除,指导其栽种;并与农户签订产品回收合同,有效解决他们的销售难问题,提高参与积极性。

  3、建立园区与农户利益联动机制,形成园区+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合体。这样既有利于园区发展,更有利于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组织。

  五、品质及营销模式

  现园区猕猴桃已开始产果,经相关专业机构检测,鲜果具有贵州乌朦山区独特的甜味,维生素含量丰富。每斤出场市场售价20元,供不应求,采用就近销售和网上电子商务销售模式,逐步实现60—80%靠电商销售、20—40%靠线下销售的模式。成熟的猕猴桃贮藏时间不长,距离生产基地几十公里的修文县扎佐镇,由贵州修文农业投资集团建设的猕猴桃加工和冷藏生产车间,是目前贵州省同类产品极为大型的加工和冷藏车间,可以协调解决周边猕猴桃短期销售难问题,实现冷藏贮备可达10个月之久。

  05.jpg

  六、下一步打算及发展方向

  万林农业园区在激发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发展的同时,让农户看到实施的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的希望,在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和乡村振兴中做良心诚信企业。新西兰奇异黄心猕猴桃将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园区将在产品上市前建立果酒庄、休闲体验区、冷链、物联等设施,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一个赏花、美食、观光、鲜果采摘的休闲基地,提供城里人到农村生活、参与有氧运动、在基地游客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并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参与种植、耕耘、施肥、赏花、观光、摘果、餐饮、娱乐一系列体验生活设施。让久违的田园生活重新回到自己身边,让枯燥乏味的城市生活离我而去,让属于自己三分自留地的田园梦想在此成真。


原文链接:http://nynct.guizhou.gov.cn/syqt/tsny/201810/t20181010_255582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合作社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合作社资讯网 hz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45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