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章丘区“135”工作体系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2021-12-11作者:佚名 来源: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今年以来,济南市章丘区试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形成了“135”工作体系,以“1个支部”领航、“3个变革”强村、“5个保障”致远,实现活农村资源、促集体增收、富农民口袋。目前已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4000万元。
“1个支部”领航
选好班子把舵。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吸纳1280名致富能人进入“两委”班子,建立“三培养”机制,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党组织带头人。已先后培养党员致富能手320余人。开设“金牌头雁学堂”,将“三变”改革成效好的45名村党组织书记优先纳入组织视野重点培养,树好导向。创新载体铺路。指导各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土地、劳务、旅游、置业五大股份合作社,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通过盘活资产、入股分红、有偿服务等方式,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建强组织赋能。通过村级实施“党小组+股份合作社”,街道实施“党支部+街镇联合社+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村、企党组织联建实施“党建联盟+五大股份合作社”等模式,成立89个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形成“支部带实体,党员带产业,能人带群众”的良好局面。
“3个变革”强村
唤醒“沉睡资源”,让资源变资产。在清产核资、确权登记、评估认定的基础上,将集体土地、林地、滩涂、水域等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评估折价变为资产,通过一定形式入股,取得股份权利。整合项目资金,让资金变股金。整合财政补助资金,或将投入到农村形成的固定资产项目、投入到经营主体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股权收益,健全完善投融资和担保机构运作机制。找准增收项目,让农民变股东。以“土地只租不入股、房屋只租不出售、项目只租不经营”为前提,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将个人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通过协商或者评估折价后,以投资人身份入股,让农民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人。目前,全区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农民群众达到2.6万人、新型经营主体286家。
“5个保障”致远
坚持组织引领。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牵头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协调推进改革进程。各成员单位整合用地指标、项目资金、技能培训等配套措施,梳理各类项目120余个,为“三变”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科技赋能。打造“科普教育园地”,建设“百脉人才·科技小院”9个,出台“人才新政25条”“回乡创业22条”,举办农业专家进小院专题报告25场次,培训农技协负责人、科普带头人700余人次,不断为“三变”改革提供推广师、咨询师、培训师。坚持规划前置。鼓励各类主体利用闲置零散集体建设用地创办小型加工、旅游服务、研学体验等项目。推动“飞地抱团”试点,统筹做好农村闲置建设用地退出、指标调剂和财政补助,推动规模小、资源少的零散村集体跨区域合作、抱团发展。坚持搭建平台。构建区、镇(街道)、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和服务体系,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推动农村优质资源市场化配置。开展“百企结百村、消除薄弱村”专项行动,132个村确定村企共建项目158个。坚持法治保障。利用“一村一律师”,开展“三资”清理“回头看”,全面规范资源资产承包流转等行为。采取“书记事实审”“部门业务审”“顾问法律审”的层层审查模式,先后清理不规范合同8200余份,为稳妥推进“三变”改革清出底子、夯实基础。(济南市乡村振兴局)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tpgj/sxjl/202109/t20210916_37281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政企联动谋发展 齐心协力促振兴
最新信息
- 2025-01-09米脂:一粒小米的产业链之...
- 2025-01-09“一个苹果”串起的产业链...
- 2025-01-08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民宿...
- 2025-01-08榆林好物亮相杭州,全国年...
- 2025-01-08富县:果业取佳绩 硕果累...
- 2025-01-08延长:严格开展节前抽样检...
- 2025-01-08延安:甘泉县踏雪送技助力...
- 2025-01-08组织案件回访监督 严格规...
- 2025-01-08【问计问需下基层 助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