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合作社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上互动 > 绿满山岗茶满园 片片嫩芽育振兴——济南市长清区马套村以茶产业撬动乡村振兴

绿满山岗茶满园 片片嫩芽育振兴——济南市长清区马套村以茶产业撬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12-11作者:佚名 来源: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马套村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最南端,与泰安接壤,503户、1645口人。全村耕地面积1300余亩,山林面积7000余亩。近年来,马套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种茶叶、建茶厂,创办合作社、发展旅游业,迈出了乡村振兴新步伐。马套村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国家AAA级景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6项荣誉;村党支部书记肖舒荣先后荣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等多项荣誉。

  挖掘一个产业,茶园深处谋振兴

  马套村借助中国纬度最高茶产区独特的环境,推广茶叶种植,到2010年,茶叶种植面积近700亩。

  为解决茶叶收购不及时造成的损失问题,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该村党支部带领19名党员干部入股110万元,建成了茶叶合作社,村集体通过每年提取茶叶合作社营业额的10%作为集体收入。丰产期茶园每亩鲜叶收入3万元左右,茶叶加工辐射面积达到了2000余亩,马套村成为山东省“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注册的“将军山”牌长清茶,被中国茶叶协会赋予“小米汤、板栗香”的美誉,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随后,该村成立将军山旅游合作社,走三产融合发展道路,实现村民年人均收入3.2万元、村集体收入300多万元。据统计,该村共吸引游客累计500多万人次,黄金周、小长假及周末日接待游客可达8000余人,日均旅游总收入高达200万元。村庄所带动的齐鲁8号风情路,已投入资金近2.3亿元,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到3600余人。

  找准两个方向,文化铸魂树新风

  马套村找准继承与创新两个方向,以文化振兴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提振乡村振兴发展“精气神”。

  一是继承北方农村传统元素。充分挖掘村庄历史,建成“古槐路”民俗一条街,复原五六十年代的“界首大队马套中队”,并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开办剪纸、泥塑等活动,在追溯历史中汲取勇往前行力量。

  二是积极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村图书馆,修建马套文体广场和马套大舞台,成立30余人的将军山演出队,承办了国家旅游局“文明旅游进乡村”启动仪式、齐鲁电视台《拉呱》栏目春晚现场走进马套村以及每年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清洁人家”“美丽人家”“出彩人家”创建以及“好媳妇”“好公婆”“善行义举四德榜”等评选活动,培树文明新风。传承尊老爱幼精神,改建中心幼儿园,建起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村集体补贴子女慈孝资金的30%-50%,制订《以房养老》制度,让老年人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落实三项任务,外引内育聚人才

  为解决乡村人才严重匮乏问题,马套村制订并落实“三个一”的招才引智战略,即每位“两委”干部要完成“至少招回一个人才、引进一笔资金、培养一批后备”三项任务。

  通过不懈努力,该村引进资金5000万,吸引山大等知名院校大学生以及富有经验的建筑业项目经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文艺节目编排等30多名专业人才回村就业。

  “外引人才”成功后,该村又开始破解“内育人才”的困境。该村依托村内优秀的党建资源、文化资源及发展成果资源,挂牌成立党校分校马套村教学点和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马套现场教学点,对本村党员干部、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教育培训。同时,联合山东交通学院创办山东省第一家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为全区农村发展培育人才。目前,已为多个单位培训了1000余名党员干部,其中农村党员干部占60%。

  执行“四权治村”,组织共建带动强

  马套村坚持把抓强党建放在工作首位,并创造性的制定了“四权治村”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四权”即支部决策权、村代会决定权、村委会执行权、群众监督权。该村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被评为“济南市五星级村党组织”。

  2018年10月,以马套村为主导村建立起8号路党建联合体,在片区8个村庄复制推广马套经验,通过组织共建带动产业共创、人才共育、文化共铸、生态共治,为周边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提升五大元素,生态宜居惠民生

  马套村注重地域特色,聚焦美丽乡村建设五大元素提升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是提升森林覆盖率。先后投资700多万元,新栽经济林2000多亩、生态公益林1000余亩,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0%。

  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投资1200多万元,实现村庄环境、村内河道的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旱厕改造、排污排水工程建设。

  三是提升村民参与度。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切入口,发动村民积极清理庭院内外卫生死角、扮靓家园。

  四是提升生态观光吸引力。投资近3000万元,重点打造水库游玩、茶文化农耕体验、古槐风情、齐长城观光、民宿体验、餐饮接待5个特色旅游功能区,并实施步行路改造、风情一条街打造等多项工程。

  五是提升村庄建设品质。实施投资2000万元的山东省美丽村居和济南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项目建设,并打造了乡村记忆馆,进行了古槐片区住宅立面整治和街巷提升,村庄处处彰显“鲁派民居”新范式,进一步提升了村居环境和旅游内涵。(长清区农业农村局)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xczx/202105/t20210512_35984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合作社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合作社资讯网 hz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45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