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合作社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业资讯 > 关于印发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重大农业植物检疫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重大农业植物检疫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3-29作者:佚名 来源: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各市、州、县(区)植保植检站:

  为切实做好粮食及柑橘作物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根据全国农技中心有关文件精神,我站组织制定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柑桔溃疡病防控技术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努力遏制疫情扩散为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附件: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控技术方案

  2. 稻水象甲防控技术方案

  3. 柑橘溃疡病防控技术方案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办公室

  2022年3月24日

  

  附件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控技术方案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水稻叶片,影响抽穗灌浆,导致秕粒增多,一般产量损失10%-20%,严重可达50%。带菌种子和稻草等物品调运是病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农事操作和雨水飞溅可造成田间蔓延扩散。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我省已发生多年且发病面积逐年增加,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为做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以遏增量、清存量为目标,加强疫情发生区综合治理和未发生区预防控制,逐步压缩疫情发生分布范围,发生区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加强水稻制种基地和未发生区监测调查和应急处置,力争新发疫情处置率达100%。

  二、防控策略

  实行“预防为主、全程防控、分区治理”防控策略,在疫情发生区推广运用种子播前处理、优化健康栽培、适期施药预防、科学统防统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在未发生区重点强化检疫监管和监测调查,防范疫情传入,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新疫情点。

  三、区域重点

  根据全省水稻生产布局和当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分布情况,分三个区域,实施分类指导,分区治理。

  (一)发生区。包括荆州、荆门、襄阳、随州、黄冈、咸宁、黄石等地的部分县(市、区)以及天门、潜江、仙桃等市。重点要严格施行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等监管措施,准确查清疫情发生分布范围,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水旱轮作,推广抗病品种,加强防控药剂筛选,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二)水稻制种区。重点要加强亲本种子检疫检查、抽样检测,按规定实施产地检疫,监督指导生产企业在关键时间进行药剂预防,按产地检疫批次加工包装收获种子,对染疫种子要进行除害处理。

  (三)未发生区。禁止从疫情发生区引种,加强调入种子的复检抽查力度,科学布设监测网点,规范开展监测调查,适期发布预警预报,制定防控技术方案,指导生产经营者进行疫情应急处置。

  四、防控措施

  (一)严格检疫监管。要加强水稻种子检疫检查力度,加大来源于疫情分布区水稻种子的抽样复检比率,经检测带菌的种子除害处理合格后方可使用,防止带病种子下田。要指导水稻制种生产企业选择适宜的生产基地,禁止在发生疫情的田块生产种子;要督促指导生产企业以连片地块为单元逐批申报产地检疫,严格按照《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规定的时间、频次和覆盖面开展田间监测调查,发现疑似症状要进行抽样检测,产地检疫合格的逐批核定产量后,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调运种子凭《产地检疫合格证》换发《植物检疫证书》,严禁无证调运和超量调运。

  (二)加强监测调查。要采取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相结合开展调查,在水稻拔节期至灌浆期至少进行2-3次,降雨较多的时期,要增加调查频次和覆盖范围。疫情发生分布的地区重点监测病害扩散趋势和发生动态;水稻制种区及未发生区重点监测是否有疫情发生。各地要严格执行《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及时准确报送疫情信息,严禁谎报、瞒报,避免漏报、迟报,同时,要加强疫情信息分析研判,适时发布预警预报,指导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科学防控。

  (三)推进综合防控。农业防控:发生疫情的田块要及时清理、集中销毁田间秸秆,要推广使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做到浅水勤灌,适度晒田,降低病菌侵染风险。化学防控:播种前可选用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水稻分蘖末期、孕穗末期、齐穗灌浆期,可根据疫情动态和气候条件,选用氯溴异氰尿酸、四霉素、噻菌铜、噻唑锌、噻霉酮、叶枯唑等药剂喷雾2-3次,注意药剂轮换使用。药剂防治时混用赤·吲乙·芸苔或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增加防效。水稻制种田块应适当增加用药次数。

  (四)开展除害处理。对染疫或有传播风险的种子,要监督指导生产经营企业进行除害处理,处理合格后方可调运使用。除害处理程序包括:使用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进行浸种处理;处理后的种子依据《GB 15569—200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参考《SN/T 2122—2015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抽样样品采用PMA-PCR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视为除害处理合格。

  

  附件2

  稻水象甲防控技术方案

    

  稻水象甲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为害水稻,具有繁殖快、传播广、为害重、防控难等特点,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30%-70%,甚至绝收。近年来,我省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新的疫情点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安全。为做好稻水象甲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依法监控,分级负责,群防群控”的原则,进一步摸清稻水象甲的发生分布范围和为害程度,严格检疫监管,阻断人为传播途径,延缓疫情扩散蔓延。对未发生区,健全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加强疫情监测调查,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新疫情点,确保不传入、不发生。对发生区,及时调查掌握疫情发生动态,狠治越冬代,挑治第一代,切实降低虫口密度和为害程度,将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二、防控策略

  加强检疫监管、强化监测预警、抓住关键时期、开展统防统治,持续压低疫情发生区虫口密度和为害程度,降低稻水象甲随调运传播风险,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护水稻生产安全。

  三、区域重点

  根据全省水稻生产布局和当前稻水象甲发生分布情况分为重点防控区、防控区和未发生区三个区域,实施分类指导,分区治理。

  (一)重点防控区。是指制种区和已有零星疫情发生的水稻主产区,包括荆州、孝感、襄阳等3市。重点是强化检疫监管和应急防控,及时扑灭零星疫情,防止疫情进一步加重和扩散。

  (二)防控区。是指水稻非主产区和疫情发生面积较大的水稻主产区,包括十堰、荆门、宜昌、恩施、随州、咸宁等6市。重点要大力开展综合治理,推进栽培制度调整,将稻水象甲平均为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下,逐步缩小发生范围。

  (三)未发生区。包括黄石、天门、潜江、仙桃等4市。重点要强化监测调查,及时发现预警并扑灭新出现疫情,堵住人为传播隐患,有效遏制稻水象甲扩散蔓延,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四、防控措施

  (一)强化检疫监管。各级植物检疫机构要协同监管,完善植物、植物产品调运信息通报机制。严格发生区应检物品的检疫监管,对发生稻水象甲严重的田块,要进行稻残茬翻耕销毁。未发生区重点加强来自发生区的稻草包装、铺垫物检查,必要时喷施药剂进行杀虫处理。

  (二)加强调查监测。对所有发生区和受威胁区域进行全面监测,通过灯光诱集、田间调查,准确掌握疫情发生消长动态,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发生区监测点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发生田,重点监测发生为害动态。未发生区监测点应选择在毗邻发生区边缘的稻区,江河、铁路和公路枢纽沿线稻田等传入风险较高区域,重点监测疫情是否传入。水稻主产区应适当增加监测点数量。

  (三)开展综合防控。根据疫情发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广疫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一是农业防治。要加强水肥管理,推行浅水栽培,通过排水晒田使稻田泥浆硬化,抑制幼虫为害;要调整作物种植期,适期晚插秧,以减轻为害程度;对发生区大田,收割后进行秋翻晒垄灭茬,铲除稻田周边杂草,破坏越冬场所。二是物理防治。在越冬成虫出蛰及为害期,利用诱虫灯诱杀。三是生物防治。在发生程度较轻的地区,采用牧鸭防虫、使用球孢白僵菌及绿僵菌等生物防治措施。要保护青蛙、鱼类等捕食性天敌。四是化学防控。化学防治稻水象甲的重点是越冬代成虫、幼虫和新生代成虫。成虫防治时期为越冬代成虫迁入秧(本)田高峰期和新生代成虫羽化盛期,防治药剂推荐使用醚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毒死蜱等。幼虫防治适期为卵孵始盛期至高峰期,防治药剂推荐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以及毒死蜱或二嗪磷颗粒剂等。化学防治要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附件3

  柑橘溃疡病防控技术方案

    

  柑橘溃疡病菌是我省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和幼树受害严重会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果实受害后带有病疤不耐贮藏,发生腐烂,失去商品价值,经济效益受损严重。该病菌主要通过苗木、接穗和果实远距离传播,借风雨、昆虫和枝叶互接短距离扩散。目前柑桔溃疡病已在我省柑橘主产区点片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扩散蔓延趋势明显,严重威胁柑橘安全生产。为做好柑橘溃疡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以控传播、减损失为目标,加强发生区检疫监管和综合治理,防范疫情大范围传播,力争将发病区果园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加强未发生区疫情监测调查,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新发疫点,力争疫情处置率达100%。

  二、防控策略

  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标本兼治”防控策略。发生区加强检疫监管,防范疫情传出,加强病树清除、药剂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压低病园率和病树率;未发生区做好监测调查,落实预防措施,及时发现、有效处置新发零星疫情点。

  三、区域重点

  根据我省柑橘溃疡病发生分布情况和柑橘产业发展布局,分两个区域,实施分类指导,分区治理。

  (一)发生区。包括宜昌、恩施、荆州、孝感、黄冈、咸宁、黄石等7市。重点要严格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等监管措施,准确查清疫情发生分布范围,掌握疫情动态,对发病果园,及时清除病树或者全面修剪病枝、病叶和病果,加强防控药剂筛选,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二)未发生区。包括十堰、襄阳、荆门等地。重点要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寄主植物苗木、接穗检疫监管,防范疫情传入。

  四、防控措施

  (一)严格检疫监管。加强柑橘属、金柑属等芸香科寄主植物苗木、接穗检疫监管。发生区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制度,未经检疫的苗木不得出圃、不得调运、不得入园。

  (二)加强调查监测。在柑橘优势产区,布设疫情监测网点,在病害显症关键时期组织开展疫情调查。落实疫情报告与发布制度,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利用,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

  (三)优化种植管理。推进老果园改造和新建果园标准化生产,鼓励宽行稀植、生态留草,提升果园通透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集成推广标准化建园、省工化修剪、精准化施肥、科学化用药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提升植株抗病能力;发挥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因地制宜开展统一整园、统一修剪、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等全程技术服务,降低染病风险。

  (四)推进综合防控。要搞好冬季清园,修剪病枝病梢,清除落叶病果并集中销毁。清园后对整个树冠、树干及时喷施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等保护药剂,喷药要均匀周到。要加强果园施肥管理合理控制夏梢、秋梢生长。要加强潜叶蛾等传病害虫的防治,降低溃疡病发生危害风险。化学防治是防控柑橘溃疡病的关键,防治药剂推荐使用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王铜、噻菌铜等铜制剂或抗生素。防治时期重点在春、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期进行,在春梢萌发20-25天和转绿期各喷药1次;幼果横径0.5-1厘米时再次喷药,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放夏梢和秋梢的果园,放梢7天后喷药1次,叶片展绿期再喷药1次。药剂防治时混用赤·吲乙·芸苔或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增加防效。此外,大风暴雨之后果园也要喷药预防保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zbzh/202203/t20220328_40586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合作社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合作社资讯网 hz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45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