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抓紧防治油菜茎象甲
发布时间:2022-03-09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油菜茎象甲又称为油菜象鼻虫,幼虫和卵主要潜伏在茎秆中危害,很难及时发现,再加上该种虫害受气候影响严重,地区间害虫发生呈现较大的差异性。
油菜茎象甲一年只发生一代,成虫在寄主田5cm深的土壤中越冬,第二年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成虫陆续出土活动,早春成虫寿命一般在25天左右,一开始在油菜或者十字花科植物的心叶附近啃食,不久后开始大规模交配,每天上午9~11点和下午16~18点是交配的高峰期,交配一周内雌虫将虫卵产于油菜主茎上,有少数产于叶柄之间。油菜抽薹期所产生虫卵孵化后进入油菜茎秆内,导致叶柄受到刺激开裂。油菜茎象甲产卵危害期主要和油菜返青抽薹期一致。幼虫期一般为25~35天,分为三个龄期,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为幼虫危害关键期。4月中旬到五月中下旬成熟幼虫从茎秆中钻出,进入地表3~6cm深的位置化蛹,化蛹期为20天左右,5下旬到6月初成虫。油菜茎象甲成虫之后可以继续危害十字花科作物,当气温升高到28度左右成虫入土越夏,部分成虫到秋季油菜幼苗期出土危害油菜幼苗,11月上旬气温下降下后入土越冬。还有一部分成虫越夏后到第二年春天才会出土。
油菜茎象甲昼夜都可以在田间危害油菜,并且具有假死性,遇到大风、触动缩成一团,滚落下地装死不动。在无风气温为15~20度的11~16点活动最为活跃。气温超过24度以上,成虫就会潜入地下或者阴凉处越夏。成虫具有很好的飞翔能力,飞程可达10m以上。幼虫主要啃食油菜,成虫主要危害油菜的叶片、花序和幼嫩茎秆。
危害特点
油菜茎象甲主要以幼虫侵入到油菜茎秆中啃食油菜茎髓造成油菜茎秆空洞。越冬成出土活动时间不一致,持续时间较长。成虫在油菜上产卵以及卵在孵化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刺激油菜植株,使得受危害组织膨胀,颈部肿大,扭曲变形,最后导致茎秆崩裂,被危害的油菜遇到大风和雨水侵袭后很容易出现倒伏。受危害植株生长缓慢,植株高度明显受到影响。被严重危害的地块油菜分枝短小,正常开花授粉受到影响,植株结荚少,严重的地上部分停止生长,被危害的以下部分产生大量丛生分枝。受危害油菜植株常常出现早衰,籽粒生长发育停止,瘪粒数量增加,油菜产量和含油量严重下降。最近几年的实际防治经验发现,甘蓝型油菜比白菜型油菜受危害更为严重,芥菜型油菜受危害较轻,制种田母本油菜受危害程度比父本油菜危害程度更为严重。田间水分和养分供给充足,油菜抽薹期较早,生长旺盛,春季进行灌溉的油菜田危害较轻,干旱地块常常危害较为严重。油菜田间十字花科类作物如野生油菜、播娘蒿、芥菜等寄生场所较多油菜田危害较为严重,同一个地区播种时间不同、抗旱防冻能力不同受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2022年发生情况
去冬我省气温偏高,越冬虫口基数大,进入2月份气温持续低迷,油菜受冻,植株返青起苔慢,时期长,延长了茎象甲的产卵为害时期。预计今年油菜茎象甲偏重发生。由于该虫活动隐蔽,成虫有假死习性,遇扰动常坠落土中不动,幼虫一旦蛀茎为害又难以防治。因此,根据虫情,抓关键时期及时施药是关键。
根据测报今年油菜茎象甲成虫在关中于2月下旬(杨凌周边2月26日前后)陆续出土活动,通常成虫出土活动3~4天后交尾产卵,其活动最适气温15~20℃。一般山地阳坡田虫害发生较早,虫口量较大。今年3月上旬气温迅速回升,正值茎象甲成虫出土活动产卵前期,即油菜茎象甲防治关键时期(油菜返青起苔,苔高2~5cm);各地应根据地形、气候差异抓住关键时期及时防控。
当前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为主,通常每亩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g或 22%高效氟·噻虫嗪微乳悬浮剂10~15g、 48%毒死蜱乳油40~45ml、30%毒死蜱·噻虫嗪水乳剂35ml。常年茎象甲危害较重的油菜田,第一次喷药防治后,根据虫情隔一周左右再喷1次。对于弱苗还可在喷药同时加入叶面肥或氨基酸叶肥(例如叶秀美)、以及芸苔素内酯等促进油菜尽快起苔生长。有灌溉条件的可结合春灌每亩追施尿素4公斤,速效钾肥3~4公斤提早春灌。对采收菜苔的田块可每亩地插入20~25片黄色诱虫板诱杀成虫,而减少喷药。均可获得较好效果。
常年预防工作:
首先,加强监测,防控预警到点。根据“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原则,责任明确到人,做好监控预警,将测报预警制度落实到点,确保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当前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组织种植户开展药物防治;早春苗期,农户可利用黄板诱剂发现成虫,也可利用其成虫假死性,仔细检查菜心、叶腋处和土面,人工检查成虫发生情况。
其次,做好农业防治工作。培育冬前壮苗,做好春季管理工作,促进油菜春季快速生长,缩短成虫在幼嫩茎秆产卵的时间。春假油菜进入抽薹期之后要结合田间墒情及时灌溉,让部门在土壤中越冬的成虫在泥浆中被淹死,降低田间虫口基数。
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轮作制度,尽量避免油菜连续在同一个地块种植,采用油菜和禾本科作物连作模式,减少田间害虫危害频率,同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还要强化中耕除草,彻底清除田间的十字花科杂草,减少害虫寄生场所,杜绝和控制虫源,从而促进油菜健康生长。
陕西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李永红等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jstg7133/20220304/97881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1-09米脂:一粒小米的产业链之...
- 2025-01-09“一个苹果”串起的产业链...
- 2025-01-08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民宿...
- 2025-01-08榆林好物亮相杭州,全国年...
- 2025-01-08富县:果业取佳绩 硕果累...
- 2025-01-08延长:严格开展节前抽样检...
- 2025-01-08延安:甘泉县踏雪送技助力...
- 2025-01-08组织案件回访监督 严格规...
- 2025-01-08【问计问需下基层 助农增...